站内搜索

建设目标

作者: 时间:2018-11-12 点击数:

学校“土木工程与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多年运行的实践检验,可实现以下目标:

(1)打造行业一流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在原有教学实验体系基础上,形成了“3-6-15-X”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完整的实验大纲、实验指导手册、课件、视频、实验进度计划等支撑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性材料。通过梳理建筑领域原有实体实验,深入分析实体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的关系,达到“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相互补充”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验项目的进一步选择、增减、归并、提升、优化,实现实验项目动态管理模式,最终形成高度仿真的土木工程与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体系。在开放的实验体系下,不断完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构建基于“学科基础”、“专业应用”、“自主创新”三个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内容涵盖“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运营与维护”建筑过程,以及“基础技能”、“产业前沿”、“实践探索”等六个方面,打造建筑业一流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形成行业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2)促进交流与合作,扩大共享范围与效益

通过共建共管模式,不断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大共同投入,积极摸索共同育人的机制,扩大共享范围与效益。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根据合作双方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形成从局部到全面,从临时到长期的合作过程。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共管的动态可持续合作模式,以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途径并积累阶段性成果,应用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目前已在探索的校企合作模式有面向技术转化的项目合作模式、面向产品研发的科研型合作模式、面向职工培训的教学型合作模式。随着优质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后续将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中心将继续探索资源共建共管的体制和模式,扩大受益面。目前中心虚拟仿真资源已覆盖了校内8个学院的多个专业,覆盖了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内的8所院校和13家建筑类大型企业,示范作用明显。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2012年湖北工业大学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针对本科生提出“721”人才培养模式,即针对70%左右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20%左右的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中坚人才;针对10%以内的学生,培养成拔尖创新人才。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虚实互补的先进实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通过科研成果转化、特色工程结合、校企共建共享等资源建设手段,将中心打造成为实验体系先进、资源共享丰富、管理机制有效、应用特色鲜明的土木工程与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在已开展的实验项目中分为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选修实验项目主要集中在产业前沿模块和实践探索模块,主要包括科研成果、特色工程案例转化的实验项目和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的教学成果,有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还尚待完善,正是基于这种开放式的不同难度、不同层面的实验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实验效果反馈对实验项目本身的优化和改进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心始终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建立多层次、分级教学模式;全面整合、优化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立高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共享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实现协同发展。

版权所有 湖北工业大学 鄂ICP 05003306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编:430068

网站建设团队: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undefinedundefined